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日趨成熟,已成為消費電子領域最熱門的新興技術之一。前不久,北京已批準百度在城市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上都運用了哪些前沿“黑科技”?一起來看看吧。
成像系統讓自動駕駛汽車霧天行駛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相機文化部門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新的霧天成像系統,其可測量出汽車與被濃霧籠罩物體間的距離,完成人類肉眼不能完成的任務。該研究旨在將此項技術整合到自動駕駛汽車中,以便車輛在惡劣天氣下避開障礙物。
該成像傳感系統使用飛行時間相機,可以向物體發(fā)射短脈沖激光。然后計算光線反射所需時長來判斷汽車與物體間的距離。 因霧通常會散射激光,使自動駕駛車輛難以駕駛。 但研究人員研究出這種新算法,可助自動駕駛汽車在霧天安全行駛,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駕駛員靠臉實現自動駕駛
據外媒報道,在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給通用的一封回復函中顯示,通用的下一代半自動巡航控制系統將會結合面部識別技術。該系統將會通過檢測司機的面部狀態(tài),只要能確認出司機在駕駛過程中保持注意前方道路情況,那么駕駛員雙手可以脫離方向盤,讓車輛在巡航狀態(tài)下行駛。
一般的巡航輔助功能會要求司機全程緊握方向盤,但通用的這個具備面部識別功能的巡航模式將允許司機雙手離開方向盤??梢坏z測到司機駕駛過程中走神了,甚至睡著了,這個“超級巡航系統”會發(fā)出紅色警告信號燈,駕駛員座椅將會震動,最后會播放預錄制的聲音去提醒司機作出適當的操作。萬一前面這些警告都不能讓司機作出反應,通用安吉星后臺將會有服務人員嘗試直接與司機聯系,以防在緊急情況下司機需要醫(yī)療救助。
此外,如檢測到前方道路有連續(xù)的急彎,巡航系統將會再次發(fā)出警告,提醒司機及時重新操控車輛。如果司機未能及時作出適當反應,車輛將會自動開啟警示燈并減速,緊急情況下甚至會停止行駛。
谷歌自動駕駛可識別騎行者手勢
谷歌公司發(fā)布的月度報告指出,其自動駕駛汽車可識別騎車者的手勢,甚至會在停著的車輛附近給騎車者留出更多空間。
對自動駕駛汽車來說,能夠避開其他車輛和行人還遠遠不夠,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團隊正在確保其自動駕駛的雷克薩斯SUV和定制原型車能夠識別騎車者的意圖。
谷歌軟件已可識別許多騎車者想要轉彎時所做的手勢。該系統也可觀察騎車者的騎行狀態(tài),預測他們下一步可能做什么。谷歌表示,其自動駕駛汽車甚至可以“記住”騎車者在遠離十字路口時做出的手部動作,以更好地預測騎車者隨后是否轉彎。
在其他情況下,谷歌自動駕駛汽車甚至會比真正的駕駛員更禮貌。如果自動駕駛汽車的感應器發(fā)現騎車者正經過一輛停著但開著車門的汽車,自動駕駛汽車會給騎車者讓出更多騎行空間。如果谷歌汽車想超過自行車,系統規(guī)定它們要給對方提供“充足的緩沖區(qū)”。此外,谷歌還測試了其自動駕駛汽車對不同自行車的反應,包括前后雙人自行車和獨輪車。
谷歌自動駕駛讓汽車“變軟”
谷歌拆分出的公司Waymo希望設計出一款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減少車禍的發(fā)生。
當該公司還是谷歌內部的一個部門時,它就提出了一項專利申請,即汽車在引擎蓋上設置一層類似于粘蠅紙的涂層,如果汽車撞上了行人,受害者就會被粘在引擎蓋上,而不會被甩出去,避免造成進一步受傷。
Waymo最近獲得了一項自動駕駛汽車的專利,當傳感器感知到即將發(fā)生碰撞時,汽車的硬度會降低。
車輛的沖擊力是造成車輛損壞的主要因素。因此,設計一種能夠減少碰撞過程中所產生的沖擊力的車輛是可取的。降低汽車的硬度可以減少它對其他車輛或人造成的傷害。
基于這項新型專利技術,在張力下使用纜索,汽車的引擎蓋、面板和保險杠都可以變堅硬。減少張力則會降低汽車撞到部位的硬度。
激光雷達系統可掃描周邊每個角落
Quanergy S3是世界上首款車用級固態(tài)激光雷達系統。除了用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未來S3還能廣泛應用在工業(yè)自動化、機器人、無人機、安防、物聯網和智能家居等領域。
除了固態(tài)這個獨一無二的特性,S3還有很強的體積優(yōu)勢,整個傳感器的外殼只有手掌大,因此可以無縫整合進任何車輛,不會影響外觀設計。此外,移除了老式機械激光雷達的活動部件還提升了傳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過三個主要零部件的互動,S3每秒就能生成50萬個數據點。由于可以掃描到周邊每一個角落,因此它能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的3D 視角,幫助車輛探測、分類和追蹤場景內的物體。
自動駕駛新“大腦”Xavier系統
NVIDIA 發(fā)布了搭載Xavier 芯片的全新自動汽車系統。Xavier 芯片由8核ARM64位CPU 和512個核心的Volta 架構GPU 構成,擁有30TOPS 的深度學習能力,但功耗僅有30W。
自動駕駛的核心是深度學習,無人駕駛要求汽車在每個方面都能做到人工智能——感知環(huán)境,合理地決定環(huán)境的狀態(tài),然后計劃行動的最佳過程。整個過程需要經過復雜而龐大的運算,因此對車載電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針對這種需求,NVIDIA 開發(fā)了DRIVE PX 2車載超算,使用Xavier 芯片的DRIVE PX 2,勢必將成為NVIDIA 未來自動駕駛的主力軍。
NVIDIA 還發(fā)布了輔助駕駛系統“AI Co-Pilot”,這是一整套輔助駕駛員駕駛的深度神經網絡,能夠管理汽車外部的傳感器,同時根據駕駛員的語音、動作,甚至讀取駕駛員的唇語和眼神,來完成輔助駕駛的功能。換句話說,有了這套深度神經網絡,駕駛員就可以和汽車做到“人車合一”,駕駛員的聲音、肢體語言以及五官的細微變化都能反饋到車載超算中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實現協同駕駛。
本田打造“情感引擎”
本田將在2020年推出半自動無人駕駛系統,2025年推出達到L4級別的無人駕駛汽車。
此前,本田公布了自動駕駛汽車NeuV的概念圖。據介紹,NeuV的定位是一輛純電動通勤車,它將搭載一臺叫做“情感引擎”的人工智能引擎,為車輛和駕駛員之間搭建起一座情感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