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半導體/PCB

國產努力打破國外壟斷,中芯國際的“中國芯”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半導體論壇2017-11-08 我要評論(0 )   

說到半導體,就不得不說到世界赫赫有名的臺積電、英特爾、三星、高通及博通五大巨頭。而內地的芯片企業(yè)一度籠罩在外資壟斷和海峽對岸臺積電的陰云之下,就連內地規(guī)模最...

說到半導體,就不得不說到世界赫赫有名的臺積電、英特爾、三星、高通及博通五大巨頭。而內地的芯片企業(yè)一度籠罩在外資壟斷和海峽對岸臺積電的陰云之下,就連內地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制造企業(yè),也是本文主角的中芯國際都難以企及。不過老話說得好,厚積總會有薄發(fā)綻放的一天。
 
根據往年業(yè)績來看,除去2014財年業(yè)績有所下滑,中芯國際不管是營收還是純利在其他年度均為增長。而受益于去年芯片漲價,2016財年營收和純利雙豐收,更有規(guī)模擴張態(tài)勢。然而,在2017年中報中,盡管中芯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6.59%,但純利下降33.32%至1.06億,公司指主要原因是2017年上半年先進技術研發(fā)活動增加所致。據了解,中芯國際的研發(fā)費用由去年上半年的1.18億美元增加85.5%至今年上半年的2.19億美元,可謂是下了大工夫在技術研發(fā)領域中。但在營收大增純利減少的同時,成本的增加和毛利率的減少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今年上半年銷售成本增加18.5%系因期內付運晶圓增加及晶圓廠使用率下跌所致,毛利率倒退至26.9%的主要原因為較低的產能利用率所致。
但就行業(yè)地位而言,中芯國際作為目前全球第四大純晶圓代工企業(yè)、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企業(yè),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能提供28納米制程服務的純晶圓代工廠。其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來自28納米的收入增長至占晶圓總收入的5.8%,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3.8倍,市場需求仍然很大。就股價而言,自今年年中開始中芯國際結束橫盤狀態(tài)開啟“暴漲”模式,一路從最低6.91港元漲至今日新高14.24港元股價翻了一倍,也與公司的種種動作脫不開關系。
力爭世界前三
在中國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封裝三大環(huán)節(jié)中,制造目前是最弱、差距最大的部分。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CInsights統計,2016年全球排名前十的芯片代工廠商,世界第一為臺積電市場占有率為59%,而世界第四才中芯國際市場占有率僅為6%。作為博通和高通的供貨商,今年上半年中芯國際銷往美國市場所獲營收占總營收40.02%,而內地及香港市場比例占45.98%。可以說美國客戶以及中國內地及香港的高科技企業(yè)占據了中芯國際總營收的大半。然而,盡管營業(yè)額大增,中芯國際仍然無法與歷史悠久的臺積電相提并論。
上月16日,中芯國際突發(fā)一紙公告宣布委任業(yè)界大拿梁孟松與趙海軍為聯合首席執(zhí)行官兼執(zhí)行董事。梁孟松在半導體行業(yè)內堪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市場曾稱其為“世界IC制造界TOP5的技術怪獸”。IC制造業(yè)是一個資金密集加技術密集的產業(yè),芯片幾乎是未來所有高科技的基礎。然而,現下我國的芯片技術薄弱,雖然在奮力追趕但仍距高端水平有很大距離,但曾供職于臺積電和三星的梁孟松加盟似乎不止給中芯國際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為內地半導體整個行業(yè)提供技術上的參考。與此同時,中國似乎也不甘心于中國制造,中國的芯片行業(yè)也就成為了攻克國外行業(yè)技術壟斷的重中之重。于是,中資開始砸巨資以發(fā)展國產半導體行業(yè)。
雖然無法與世界第一的臺積電相比,中資對于半導體行業(yè)有著自己的發(fā)展“套路”。清華大學旗下紫光集團開啟海淘有錢任性買買買模式,國家基金支持的長電科技不斷對外并購亦引起國際市場的關注。去年年中,中芯國際更是透過附屬芯電上海“蛇吞象”成為長電科技最大股東。2015年,中芯國際和華為、高通以及比利時IMEC(比利時大學校際微電子研究中心) 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中芯國際作為最大股東共同研發(fā)14納米芯片工藝。目前中芯國際的股東名單中,三大股東多為國企或國家基金,以顯示對其支持態(tài)度。與此同時,芯片界的人才也接連流入中芯國際,除了創(chuàng)始人是來自被臺積電并購前世大的張汝京之外,還有臺積電老將蔣尚義,現在又加上梁孟松。
  
據了解,中國芯片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千億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場50%以上。在今年京東方A亮眼業(yè)績和高速成長的背后,也離不開中國對于原本薄弱的的半導體產業(yè)鏈給予政策上的支持。而如今內地各企業(yè)的科技發(fā)展百花齊放,亦離不開芯片支持。種種跡象已經顯示,中芯國際已經在向位于世界第三的臺灣聯華電子發(fā)起沖擊。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或許變的不僅僅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yè)鏈,而是中國甚至世界未來科技界。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