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激光導星,是指利用激光器技術,發(fā)射準確的鈉黃光(波長589nm),激發(fā)90~100公里高度的大氣層的鈉層,所產生的人造“星像”或“信標”?;诩す鈱?,配備自適應(AO)光學系統的望遠鏡,可以校正大氣對原始星像的擾動,使得地基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對天體目標的觀測達到口徑衍射極限空間分辨率。
此次實驗,重在檢驗中科院理化所自主研發(fā)的全固態(tài)激光鈉信標激光器原理樣機的物理性能指標,能否滿足下一代巨型望遠鏡TMT的多層共軛自適應光學(MCAO)系統的使用要求。
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國家天文臺會同理化所、光電所和TMT項目總體部專家,自2010年起組成了聯合實驗組,開展了多年分工協作。此次在興隆進行的實驗,是對鈉激光器原理樣機性能能否滿足TMT30多項技術指標要求的全面檢驗,諸多國內外專家都十分期待實驗結果。
據了解,研制多套鈉信標激光器及激光導星發(fā)射裝置,并產生激光導星星群,是國家天文臺參與TMT國際天文臺建設(2014~2024)實物貢獻的兩項重要研發(fā)任務,是TMT/MCAO系統功能實現的關鍵,將有助于TMT實現在寬視場范圍,改正大氣擾動影響,達到30米口徑衍射極限分辨率。相較于哈勃空間望遠鏡,TMT的空間分辨率將提高10倍以上。基于激光導星群的自適應光學,是今后大型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技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