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門、一開燈,將手機對準屋內天花板上發(fā)射器,不到一秒就可下載一部電影,還能免除射頻(RF)無線電磁波對身體的傷害。別懷疑,這不是未來世界,而是正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破紀錄:傳輸速度、距離皆世界第一
臺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特聘教授呂海涵領軍的團隊,突破了全球短距離無線紅色激光光通信技術。
這個技術創(chuàng)下兩個世界紀錄:速度上,他的紅色激光光通信技術1秒可下載10GB,是白光LED傳輸速度每秒1GB的10倍;傳輸距離,從發(fā)射器到接受端(如手機、平板計算機等)最遠可達17.5m,是英國學術團隊5m的3.5倍。
“以空氣為傳輸介質的紅色激光傳輸,可以減少電磁波干擾”,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觀察后這樣表示。
簡單地說,該技術提供了不想曝露于電磁波中,但能達到又快、又遠距離的無線傳輸?shù)牧硪贿x擇。好比說,可以在手術房中提供高畫質開刀影像,卻無須擔心電磁波傷身疑慮;或在高鐵座艙中,克服高速移動問題,達到無線傳輸功能。
點閱著名光電期刊論文《OpticsExpress》網站,從2012年研究開始,該技術至今是下載率第一的論文;“技術發(fā)表后,一星期內找上門的想做技術轉移廠商不下6家”,呂海涵說,包括上市公司上詮光纖等上門談技轉外,估計第一年在臺灣的產值可突破新臺幣1億元,日本、美國和中國專利正申請中。靈感:
從不顯眼紅色激光光聚焦
速度和距離的突破,竟來自不到1百元新臺幣的紅色激光筆,一個我們已經用了超過20年的舊東西。“越不顯眼,越聚焦”7個字,正是呂海涵注意到紅色激光光的關鍵。“要手機滿格,又不希望多建立靠電磁波傳輸?shù)幕嘏_,這是很矛盾的事”,他點出問題所在。
一般來說,遠距離的3G、4G等無線傳輸,多靠著一個接一個的密集基地臺,形成傳輸網,將信息送到人面前,但電磁波也成了無形殺手。
那么,以空氣為介質的光通信,總沒有傷身疑慮吧?“白光LED通信是普遍技術,卻有先天問題:下載速度不夠快、距離不夠遠。”臺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項目研究助理教授李忠益指出,目前白光通信頂多一秒下載1GB,距離平均是1m,在速度和距離上都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在先天不足的條件下,如何讓光通信達到實用價值,傳輸速度快又遠,是呂海涵思索的課題。不顯眼的紅色激光光,是他找到的方向。呂海涵解釋,“確定光源是突破的第一步。與其他光源容易發(fā)散迥異,激光有聚焦性,打出去的光才會遠,速度下載才會快”。定位清楚,讓紅色激光有了發(fā)揮空間。
以目前呂海涵團隊突破的17.5m傳輸距離為例,在天花板架上一臺發(fā)射器,即能滿足近700平米辦公室的無線傳輸容量與速度,且少掉電磁波的干擾。
他的碩博士研究論文就以激光光通信為研究方向,會注意到一支不到百元的紅色激光光筆與他在中華電信研究所兩年實務經驗有關。
當時不到30歲的呂海涵就是在光通信草創(chuàng)階段,一點一滴地“偷學”各種光源傳輸?shù)脑?,也累積光學和通信兩種技術跨界本領,更讓他體會到市場商業(yè)化的重要性。當大家拚命在主流的光纖、白光LED通信找答案時,他則注意到不顯眼的紅色激光光源。
“便宜不起眼,容易被忽視”,這是一般人的既定想法,但到了呂海涵手上卻成了突破傳輸速度和距離的寶物;同時,還反轉逆勢為優(yōu)勢。
他指出,相對于主流的3G、4G,激光光研究是小池中的小池;相較之下,藍色激光光筆高達新臺幣3千元,而普通紅色激光光筆一支不到1百元。
因此,雖然紅色激光不顯眼,但是“便宜,商(業(yè))化空間才大”,他分析說。從2012年開始,為期約兩年半時間,他的團隊一步步,從最早傳輸速度每秒僅能下載5百MB容量、慢慢提升到2.5GB,至今則是突破世界紀錄,每秒可以下載10GB容量。
當然,學界也有疑慮,例如“有光就能上網通信”只是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因為當光線被物體阻擋,通信就會中斷;再者,激光光若直射或傳輸攔截會有安全性等問題。
針對批評,呂海涵響應:“紅色激光傳輸并不是要取代WiFi或者4G,而是相輔相成;至于傳輸信息安全性,可見光只能沿著直線傳播,只有處在光線傳播直線上的人才能進行傳輸,因此信息較沒有外流被竊取的疑慮。”
商機:光在臺灣,投資回報率就逾300%
這個計劃投注研究經費約2500萬元新臺幣,但首年產值保守估計超過億元,投資報酬率超過300%,這還沒有將日本、中國、美國商機算進去。激光平凡,價格又不高,但定位清楚,卻也能闖出大商機.平凡中的大機會,其實無所不在,關鍵在于你有沒有眼光,發(fā)現(xiàn)你的夢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