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科學家開發(fā)出新型激光帆 偏離激光束時可自動糾正方向

來源:前瞻網2020-01-14 我要評論(0 )   

圖片:行星協會 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宇宙飛船可以利用一種激光帆飛向遙遠的恒星,這種激光帆表面類似于CD和DVD,可以幫助宇宙飛船

圖片:行星協會


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宇宙飛船可以利用一種激光帆飛向遙遠的恒星,這種激光帆表面類似于CD和DVD,可以幫助宇宙飛船保持在激光束的中心。


目前,由化學反應驅動的傳統(tǒng)火箭仍然是太空推進方法的主流形式。然而,它們的效率還遠不足以使航天器在人類有生之年到達另一顆恒星。比方說,雖然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統(tǒng),但它距離地球仍然有4.37光年,這相當于41.2萬億多公里,是地日距離的27.6萬多倍。這相當于什么概念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探測器于1977年發(fā)射,2012年才抵達星際空間,如果探測器的方向正確的話(更何況現在并不正確),它需要大約7.5萬年的時間才能抵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目前宇宙飛船使用的所有推進器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它們攜帶的推進劑都有質量。長途太空旅行需要大量的推進劑,使得航天器變得很重,而這反過來又需要更多的推進劑,使它們變得更重。宇宙飛船越大,這個問題就越嚴重。


此前的研究表明,“光帆”技術可能是其中一種可以在人類有生之年將探測器送到另一顆恒星的技術可行方法。雖然光不會產生太大的推力,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光產生的一點點推力可能也會產生重大影響。事實上,大量的實驗也表明,只要有足夠大的鏡子和足夠輕的飛船,“太陽帆”就可以依靠陽光來推進。


耗資1億美元的“突破攝星計劃”(Breakthrough Starshot)曾經于2016年宣布,計劃向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 Centauri)發(fā)射大量微芯片大小的宇宙飛船,每艘飛船都配有非常薄、反射性極強的帆,而且這些飛船將會由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激光推進。按照該計劃,這些小飛船將會以20%光速的速度飛行,大約在20年之后就可以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但使用激光帆有一個問題,如果激光帆偏離了推進激光束的方向,它們就可能會嚴重偏離目標(在“突破攝星”計劃中,至少在最初階段,激光束將會以地球為基地)。而現在,科學家們已經設計并測試了一種新的帆,這種帆在原理上可以自動地在所需的幾分鐘內保持在激光束的中心,使航天器能夠在星際旅行甚至是恒星際旅行中保持航向。


這種新型的帆依賴于一種被稱為衍射光柵的結構,這種結構最常見的地方就是在CD和DVD上。衍射光柵是一種覆蓋一系列規(guī)則細微凸起或狹縫的表面,它們可以散射或衍射光,使不同波長或顏色的光向不同的方向傳播。


在CD或DVD上,信息以不同長度的細微凹坑作為編碼形式,這些凹坑排列在相同寬度和相同距離的行中,然后激光束就可以掃描這些磁盤來讀取數據。這些行在CD和DVD的鏡面上形成一個衍射光柵,可以將白光分解成許多顏色,形成人們在這些光盤上看到的彩虹圖案。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紐約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的光學物理學家Grover Swartzlander:“如果你曾經研究過光盤上美麗的光,你就會看到衍射效應?!?


研究人員制造了一個由兩個衍射光柵并排放置的帆。每個光柵均由排列整齊的液晶構成,這些液晶包含在一張塑料薄膜中,類似的液晶常用于電子顯示屏和電子表。


以前的光帆設計就像鏡子一樣會將光束反射回其光源。但在新的設計中,每個衍射光柵中的液晶會使光線以一定的角度偏轉,產生的推力會使帆向后方和側方運動。


新帆左側的光柵會將光束偏轉到激光束的右側,而右側的光柵會將光束偏轉到左側。因此,如果帆的位置移動了的話,激光束落在帆的兩邊之后就會把帆推回原來的位置,使激光重新落在帆的中心。


在實驗激光帆的測試中,科學家們必須檢測出帆在激光作用下產生的微小作用力,同時將這些力與諸如建筑振動或氣流擾動區(qū)分開來。


Swartzlander說:“我們沮喪地發(fā)現,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測量結果會變得不可靠,但最終,我們找到了足夠的位置和避免干擾的方法?!?


研究人員成功地探測到帆產生了令其重新回到激光中心的推力,將它推回到與激光束對齊的位置。


Swartzlander說:“實驗結果與我們的理論預測一致,這非常令人興奮,這表明我們可以自信地設計出由陽光或激光束驅動的更復雜的衍射結構?!?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試驗一種新的帆,無論這種帆向任何方向漂移,它都可以自動居中,而不僅僅只限制于向左和向右。Swartzlander說:“有趣的是,它們可能具有與密集磁盤衍射特性非常相似的光學特性,”。


研究人員建議,未來他們的帆可以在國際空間站或地球周圍的小衛(wèi)星上進行測試。12月13日,他們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線版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fā)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帆激光束航天器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