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chBot所遭遇的不幸迅速引發(fā)了人們的嚴(yán)厲的聲討:“Hitchbot在費城被謀殺了!”、“無辜的搭車機器人被美國人謀殺了”、“是誰殺害了HitchBot?”人們已不僅是在聲討破壞者,而是在搜尋“殺人犯”。這個機器人,被“謀殺”了。
HitchBot的終結(jié)給人們帶來的思考不止于“機器人”,這也是這個項目的初衷。“我們是否相信機器人?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也一直尋求著新答案,”HitchBot的合作開發(fā)人之一弗勞克?澤勒(FraukeZeller)提到,現(xiàn)在問題是“機器人可以相信人類嗎?”而且答案是可預(yù)見的,“不能完全相信。”
人類為機器人感到哀傷,一部分源自我們尋求意義的本性。機器人作為人類勞動的延伸產(chǎn)物,幫我們完成我們無法完成的任務(wù),如探索火星、清理核廢料等。而這種模糊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界限的趨勢,不僅是因為將機器人看作了人類,更普遍的原因,是人類將機器人做成了人的樣子?,F(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也到處都是機器人,許多人都在制造機器版的“自己”。機器人運營著公眾號、回復(fù)郵件、發(fā)Twitter、聊天等等。去年,Twitter統(tǒng)計,約有2300萬活躍賬號可能是機器人。
五年前,一個垃圾郵件機器人@horse_ebooks因每天發(fā)布點著凌亂標(biāo)點的奇妙文字而在Twitter上獲得了狂熱追捧,但2013年,該帳號被曝光其實是由人運營的,是行為藝術(shù)。在真相曝光之前,《紐約時報》的程序員雅各布?哈里斯(JacobHarris),制造了一個類似該帳號的推特機器人@horse_ebooks-style,這個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編寫可自動獲取文字,并重組文字的程序。自那以后,此類“電子書賬號”開始在推特上火了起來。與之類似的項目還有許多,同樣是探索著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界限。如帕德里克?霍根(PatrickHogan),在Fusion網(wǎng)站上設(shè)計的,以自己青少年時期的聊天記錄為原材料的聊天機器人。
隨著算法制作的機器人的普及,當(dāng)人們發(fā)現(xiàn)一個類似機器人的賬號居然是由人運營著的時候,也會大跌眼鏡。@horse_ebooks的粉絲們在知道真相后表示震驚。有一些東西可以“看起來”像一個機器人,這樣的想法也揭示了人類對機器人的看法,而“可以看起來像機器人”,也正好證明了“機器人并不是人”。機器人有自己的定義,英文“robot”的詞根可以追溯到“奴隸”的意思,這也從更深層次上解釋了人們?yōu)楹螘?dān)心自己被機器人所替代。
這種擔(dān)心也并不完全是杞人憂天,因為許多人都認為完全智能的機器人會催生恐懼而非愛。雖然機器人有些恐怖,但他們長得不恐怖,反而和人類很像。而那些和人類不像的機器人,如咖啡機、洗碗機等,卻不被視作是機器人,反而成為了平凡生活的一部分。
HitchBot被設(shè)計成人的模樣是因為想要引起注意并被喜愛。澤勒,回想起當(dāng)他在電視上看到HitchBot遭遇不幸的時候,說道,“我當(dāng)時相當(dāng)震驚,并且十分難過。這場景很難接受。當(dāng)然,我也會想,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HitchBot在“去世”通過Twitter發(fā)送了“遺言”:“親愛的,我的身體遭到了破壞,但我將一直與我的朋友們在一起。好的機器人也會遭遇不幸!我的旅程即將結(jié)束,但我對人類的愛不會減少半分。”
對人類來說,面對機器人就像面對著自己。通過強調(diào)機器人是“他者”,人性也因此得到彰顯。而最終我們所見的卻十分令人不安。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