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外媒novuslight消息,德國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和馬克斯·普朗克物質結構與動力學研究所通過聯合研究發(fā)現,激光脈沖可以讓材料特性發(fā)生超快轉換。未來,這一研究發(fā)現將開啟全新晶體管研制的道路。
在當前的材料研究領域,盡可能提高電子技術的運算速度是核心問題,而快速計算技術的關鍵組件是晶體管。作為邏輯運算中的基本步驟,電路開關中的晶體管控制著電流的瞬時開、關。
為了提高對理想晶體管材料的了解,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新的方法來實現“極快開關”?,F在,德國研究人員通過運用激光技術,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的超快開關。參與該研究項目的科學家,試圖找到改變材料特性的最佳方式,例如使磁性金屬變得沒有磁性,或者改變晶體的電導率。
飛秒激光脈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驅動了半金屬晶體中的電子躍遷(圖片版權:Sam Beaulieu博士)
幾十年來,控制電子排布始終是晶體管研究領域的關注焦點。但以前嘗試過的各種方式,在速度方面還是沒能達到理想效果。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物理化學系主任Ralph Ernstorfer表示:“我們知道諸如溫度或壓力變化之類的外部影響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過程還是要花費至少幾秒鐘的時間,這對于控制電流還是顯得太慢?!?br/>對于經常使用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的人來說,幾秒的等待時間都顯得非常漫長。因此,Ralph Ernstorfer團隊的任務是通過使用激光脈沖,讓材料的特性發(fā)生瞬時轉變。研究團隊使用了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激光脈沖設備,通過向一種半金屬材料(包含了鎢和碲原子)發(fā)射超短脈沖激光,成功將材料電子排列轉變的時間縮短至100飛秒。
研究人員發(fā)現,晶體受到激光照射后,其內部的電子結構會迅速進行組合,這就實現了改變材料電導率的效果。團隊成員Samuel Beaulieu談到:“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儀器記錄材料特性轉變的整個過程,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研究成果。以往我們只對材料穩(wěn)定態(tài)的電子結構有所了解,這是首次觀測到材料電子結構的變化過程。”
費米面概述圖
同時,研究團隊還對這種新工藝方法進行了建模,從而揭示了材料特性實現瞬時轉變的原因。撞擊在材料上的激光脈沖,能瞬時改變材料電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激光脈沖也是行業(yè)熟悉的“Lifshitz transition”(費米面拓撲相變)的原始驅動力。
費米面
費米面是最高占據能級的等能面,是當T=0時電子占據態(tài)與非占據態(tài)的分界面。一般來說,半導體和絕緣體不用費米面,而用價帶頂概念。金屬中的自由電子滿足泡利不相容原理,其在單粒子能級上分布幾率,遵循費米統(tǒng)計分布。
在當前的固體物理學中,對費米面的構造沒有詳細闡述。費米面附近的電子對金屬性質有重要影響,了解和掌握費米面的構造是理解金屬中電子的物理特性的根本問題。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素描像
拓撲相變
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內容是幾何形狀在連續(xù)形變中所不改變的性質,研究的是“不連續(xù)”的特征。相變是指物質在外界條件發(fā)生連續(xù)變化時,從一種“相”突然變成另一種“相”的過程。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相”是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在一些極端條件下,比如在極高的溫度或極低的溫度下,會出現很多奇異的狀態(tài)。
一般物質都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的,比如冰是水分子按照網格排列起來形成的固態(tài)。物理學上,固態(tài)是一種“相”。冰加熱后就變成了液態(tài)水,那是另一種“相”。這時,水分子的排列依舊是有規(guī)律的,只是發(fā)生了變化。從固態(tài)的冰到液態(tài)的水,這樣的變化就可以稱為“相變”。
拓撲相變就是在兩個拓撲之間轉變,必須結合在一起成對地應用,不能單獨應用。想象一下,如果在你的浴缸里,有兩個旋轉方向相反的水流,但是他們同時出現。拓撲相變就是描述成對結合到分離的拓撲激發(fā)的過程。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獲得者,戴維·索利斯(David Thouless)、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和邁克爾·科斯特立茨(Michael Kosterlitz)對于物理學中拓撲理論的運用在他們做出發(fā)現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
有關拓撲學原理的基礎性研究,為“超級材料”的研發(fā)奠定了基礎。比如拓撲絕緣體材料是一種邊界上導電,體內絕緣體的新型量子材料。導電的邊界態(tài)由于獨特的物理特性,在導電過程中不會發(fā)熱。如果能將拓撲絕緣體材料制成手機芯片,就有希望解決手機在充電或長時間使用時的發(fā)燙問題。電從發(fā)電廠到家庭用電的傳輸過程中,存在著大量損耗。如果采用超導材料或者拓撲絕緣體材料,就能大幅降損耗,實現高效節(jié)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