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機器人+人也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星之球科技 來源:自動化網2015-12-09 我要評論(0 )   

在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指出,智能制造的發(fā)展要求機器人和人的關系要發(fā)生改變。


在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指出,智能制造的發(fā)展要求機器人和人的關系要發(fā)生改變。


現在的機器人和在汽車行業(yè)上的應用順風順水,用得很成功。即使是現在造船、飛機行業(yè),這些企業(yè)的零部件都是用高精度的生產系統(tǒng)加工出來的,但是在裝配的時候,相當多的情況下需要人類親歷親為。所以十分需要機器人,但目前機器人仍不能滿足需求。此外,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也希望用機器替換這些人,替換結果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現在的機器人就能簡單替代的?,F在的機器人在很多場合并不能滿足于要求。


產業(yè)發(fā)展面臨著一種選擇,要么做全自動化的生產線,要么就設計一個手工作坊。人和機器人合在一起,有人提出混合自動化,可能是很合理、很高效的生產方式,這就要求機器人和人融合。所謂的與人共融,就是能在同一自然空間里工作,能夠緊密地協(xié)調,能夠自主的提高自己的技能,能夠自然的交互,同時要保證安全。實現這樣的與人共融的機器人,人與機器人的關系就會改變,是一種朋友關系,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幫助。


要做與人共融的機器人就把人的符號化能力、學習能力、預見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與機器的精準、力量、重復能力、作業(yè)時間、環(huán)境耐受力結合在一起。將來可能在生物電信號的解析,生物反饋控制人機協(xié)調和本體結構設計,在更遠的未來在分子尺度上人與機器人共融。


他指出,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支撐設備,必將助力中國的智能制造發(fā)展,滿足中國的民生需求。與人共融是下一代機器人的本質特征。各個學科的交叉結合將為機器人帶來新的發(fā)展機會。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它、抓住它為我們服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智能制造機器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