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一文看懂粉末床激光銅增材制造的潛力、挑戰(zhàn)及可行性方案

星之球科技 來源:3DScienceValley2022-02-06 我要評論(0 )   

高導電性和導熱性使銅成為生產(chǎn)要求具有高傳熱能力的零部件的最佳材料。比較典型的應用如制造管殼式熱交換器,銅材料的效率通過設計得到加強,具有高傳熱系數(shù)和高湍流。...

高導電性和導熱性使銅成為生產(chǎn)要求具有高傳熱能力的零部件的最佳材料。比較典型的應用如制造管殼式熱交換器,銅材料的效率通過設計得到加強,具有高傳熱系數(shù)和高湍流。然而高性能設計通常需要許多制造工藝才能實現(xiàn),銅熱交換器的理論效率將被降低。



通過增材制造實現(xiàn)的一體化制造,可以有效解決這類問題。但是銅增材制造仍然極具挑戰(zhàn)性。在本期谷.透視中,3D科學谷將對主流金屬增材制造技術(shù)之一,粉末床選區(qū)激光熔化工藝(LPBF)存在的挑戰(zhàn)及可行性方案的探索情況進行概述。



LPBF 銅增材制造挑戰(zhàn)及可行性方案探索



3D科學谷



銅的應用價值



銅 (Cu) 作為一種韌性金屬,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低化學反應性、非凡的機械加工性和成型性以及高導電 (60 × 106 S/m,相當于100% 國際退火銅標準 (IACS) ) 和熱導率 (400 W/mK)。



由于這些獨特的特性,純銅在生產(chǎn)用于電子、散熱器、增壓空氣冷卻器和熱交換器等多種應用的設備以及電子封裝、汽車和建筑行業(yè)等各種工業(yè)領域的設備方面受到了廣泛關(guān)注。此外,銅經(jīng)常用作不同合金材料的基材,例如黃銅和青銅,其中分別將鋅和錫合金化。



材料性能效率通常通過特定的零部件設計來提高。銅的典型制造工藝,例如粉末冶金 (PM) 和傳統(tǒng)工藝(例如鍛造、機加工、擠壓和鑄造),可以生產(chǎn)簡單的幾何形狀。但是難以生產(chǎn)復雜部件或翅片式熱交換器和散熱器,或者在制造時需要焊接等其他工藝來實現(xiàn)。



相對而言,增材制造工藝對于這種情況而言就更具優(yōu)勢。因為增材制造能夠?qū)崿F(xiàn)大量薄翅片或具有特定幾何形狀的復雜流道,這些幾何形狀增加了交換面積和湍流 。此外,增材制造的整體式熱交換器和散熱器將更好地抵抗液體壓力和泄漏。這些可行性為制造性能緊湊型銅熱交換設備創(chuàng)造了條件。



《銅金屬3D打印白皮書》 3D科學谷



不過,即使是在優(yōu)勢明顯的情況下,純銅和銅金屬的增材制造應用仍存在一些挑戰(zhàn),包括以下幾點:



  • 由于銅及其合金的高電導率和熱導率增加了從熔池到周圍區(qū)域的熱傳遞率,并產(chǎn)生高熱梯度和不利后果。

  • 對于激光增材制造來說,高激光反射率是另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 快速傳熱和高反射率都阻礙了激光功率的吸收,導致高孔隙率和較差的機械、熱和電性能。此外,銅的延展性會對粉末去除和回收后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可能是因為在此階段構(gòu)建的銅片很容易變形。

  • 銅對氧化的高敏感性使粉末處理變得復雜。



LPBF 銅增材制造



LPBF工藝是加工金屬部件最常用的增材制造技術(shù),因為它可以生產(chǎn)極薄和復雜的細節(jié)。然而,適用于 LPBF 工藝的金屬材料必須滿足三個基本要求:低熱導率, 高激光吸收,以及含有高沸點元素 。這些材料特性確保了穩(wěn)定的熔池,使得材料易于加工。



正是因為如此,銅金屬成為了一種難以用LPBF加工的材料。銅的高導熱性促進了從熔池區(qū)域到周圍的快速熱傳遞,導致局部熱梯度增加。因此,層卷曲和分層是常見的缺陷。然而,銅增材制造可加工性的最大挑戰(zhàn)與它的激光吸收有關(guān)。



銅的激光吸收與 (a) 波長、(b) 溫度的函數(shù)關(guān)系。



LPBF 3D打印純銅零件的常見缺陷:(a)球化效應和(b)由于熔池和凝固層之間的潤濕行為不足導致的微球化效應;(c) 當大熔池不能徹底潤濕底層時邊緣升高,這種效果疊加在幾個打印層上,看起來像一個凸起的邊緣;(d) 打印層的分層,通常由熱梯度引起 ;(e) 因暴露于激光背反射 12 小時而導致光學振鏡損壞的示例。



那么,怎樣克服LPBF 工藝銅增材制造的挑戰(zhàn)呢?接下來,我們從設備及工藝方案和材料方案兩個角度進行了解。



設備及工藝方案



根據(jù)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通過實驗設計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是常見的方式。LPBF增材制造工藝優(yōu)化中最常用的工藝參數(shù)是激光功率 (P)、掃描速度 (υ)、層厚 (s) 和掃描間距 (h) 。



例如,有的研究團隊采用連續(xù)光纖激光器,波長為1070 nm,最大功率為400 W,光束直徑為70 μm。采用最佳工藝參數(shù)(掃描速度400 mm/s,掃描間距0.12 mm,層厚0.03 mm),得到的相對密度可達95%。銅被打印在不銹鋼基板上,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等于18μm。



3D打印復雜結(jié)構(gòu)銅散熱器:柱狀、螺旋狀和彎管狀。



上圖顯示了模擬散熱器的結(jié)構(gòu)。3D打印銅散熱器與商用柱狀散熱器和塊狀銅對應物之間的比較表明,3D打印部件的熱導率 (368 W/mK) 和電導率 (5.71 S/m) 和硬度值 (108 MPa) 更高。



在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的方式中,使用更高的激光功率進行銅增材制造是常見方式。增加激光功率輸入對銅密度產(chǎn)生積極影響,從而對其性能產(chǎn)生積極影響。例如有的研究團隊探索了使用最大功率為 500 W、光束直徑為 37.5 μm 的紅外光纖激光器銅增材制造工藝參數(shù),得到的相對密度為99.3%。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包括等于 0.03 毫米的固定層厚度和0.09 毫米的掃描間距。



根據(jù)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另一個克服粉末床激光銅增材制造挑戰(zhàn)的思路是調(diào)整激光波長。較大的波長會降低激光吸收率,而隨著較短的激光波長而增加。波長約為 520 nm 的綠色和藍色激光將激光吸收率提高到 40%



在主要研究中,銅相對密度隨激光輸入功率所產(chǎn)生的變化(左);純銅吸收率隨波長的變化(右)。



出于這個原因,較短波長的激光器被認為是生產(chǎn)全致密銅元件的可靠解決方案。



根據(jù)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這一思路已被工業(yè)級3D打印設備制造商所采用。例如,德國通快集團在TruPrint 1000 綠光版3D打印設備中配備了波長為515納米的綠光激光器,該設備可采用指定銅含量大于 99.9% 的高導電純銅ETP(EN CW004A)。鉑力特針對純銅增材制造,提供搭載綠激光配置的金屬增材制造定制設備。這種短波長激光的應用將提升銅零件成形的成功率及致密度,同時降低能量損失和對設備損壞的可能性。



此外,打印平臺/基板在保持均勻的粉末床溫度和工藝穩(wěn)定性方面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因此為銅增材制造選擇合適的基板也是其中一種應對挑戰(zhàn)的探索方式。



在 (a) 鋁制平臺(b) 鋼制基板上生產(chǎn)的 LPBF 3D打印銅樣品。



例如,有研究團隊用相同工藝參數(shù),分別在鋁制基板和鋼制基板上進行銅增材制造,他們使用的參數(shù)為:激光功率為 190 W,激光掃描速度為 500 mm/s。結(jié)果表明,由于高導熱性,鋁制基板將熱量從樣品迅速散發(fā)到致密平臺。因此,平臺與試件之間的附著力較差,銅樣品底部發(fā)生翹曲和變形。這種不良的附著力也導致了熔池不穩(wěn)定和不均勻。溫度分布并導致形成引起變形的熱應力。另一方面,鋼基板促進了具有外翹和變形的冶金結(jié)合的形成,從而提高了工藝穩(wěn)定性。



材料方案



提高 LPBF 工藝銅加工性能的另一個可行性方案的探索方向是改變原材料。



原材料改性是其中一種途徑。例如有的研究團隊將0.1 wt% 的碳納米顆粒與銅粉混合。使用碳等元素來增強激光吸收率,而不會降低熱性能和電性能,碳還降低了熱膨脹系數(shù),可能有助于提高打印部件的尺寸精度。結(jié)果表明,在 LPBF 過程中,光吸收率提高(精確地從 29% 到 67%)、流動性和原位脫氧,制造的樣品顯示出98%的相對密度。然而,碳納米顆粒和其他雜質(zhì)沿晶界分離,銅部件的機械性能和導電性可能會劣化。建議的解決方案是使用無磷銅粉和一些碳吸收元素,例如鉻或鈦。



還有一種方式是通過在顆粒上創(chuàng)造一層錫和鎳涂層,來提升銅材料的激光吸收率。與成分相似的原位合金粉末相比,3D打印樣品的孔隙率較低。



在銅粉中添加少量合金元素也是其中一種途徑。然而,即使是少量的第二元素也可能大大降低銅的導熱性和導電性。這個想法是添加一種或多種導熱率較低的元素。在這些元素中,鉻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因為它提高了銅的機械強度。鉻的存在提高了可加工性,并允許獲得具有提高的拉伸強度的高密度組件。例如,有的研究成功實現(xiàn)了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的 Cu-Cr LPBF工藝3D 打印組件。當使用一組優(yōu)化的參數(shù)(激光功率為 2000 W,掃描速度為 600 mm/s,掃描間距為 0.2 mm,層厚為 0.05 mm)進行處理時,樣品的最終密度為 99.98%。成型后對零件進行熱處理,使Cr顆粒從Cu基體中析出,大大提高了UTS(468 MPa)、YS(377 MPa)和電導率,達到98.31% IACS。



根據(jù)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通過材料來實現(xiàn)純銅粉末床激光熔化增材制造的技術(shù)已進入到商業(yè)化階段。例如,德怡科技(Infinite Flex )近日將其可用于標準紅外激光 LPBF 3D打印設備的純銅粉末材料 Cu 01 推出市場。



3D打印純銅熱交換器樣件



德怡科技



對3D打印零件進行直接時效硬化(DAH),也是提升銅LPBF增材制造可行性的方式。這種熱處理的應用產(chǎn)生了細小的 Cr 析出物,增加了硬度和 UTS(從 287 到 466 MPa),而延展性略有下降。有的研究團隊,增材制造了密度接近 97.9% 的 Cu-Cr-Zr-Ti 銅合金樣件,并對樣件進行固溶退火和時效處理,導致了細長晶粒擴大。這些熱處理通常用于提高強度。固溶退火用于使合金元素固溶在銅基體中,而隨后的時效處理旨在形成進一步強化的析出物。



銅金屬3D打印增材制造工藝呈現(xiàn)出多樣化發(fā)展。除了本期介紹的LPBF 工藝之外,粉末床電子束熔化、粘結(jié)劑噴射、材料擠出等幾種增材制造工藝也在銅金屬增材制造領域得到了發(fā)展。3D科學谷將在后續(xù)發(fā)布的谷.前沿文章中,透視這些技術(shù)在銅增材制造中的挑戰(zhàn)及可行性方案。



知之既深,行之則遠,3D科學谷為業(yè)界提供全球視角的增材與智能制造深度觀察,有關(guān)3D打印在細分應用領域的更多分析,請前往3D科學谷發(fā)布的《銅金屬3D打印白皮書第二版》。



l 參考資料:



On the processability of copper components via powder-bas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Potentials, challenges and feasible solutions.



Laser 3D printing of complex copper structures.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of metal coated copper powders.



Copper-graphite composite: shear modulu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cross-property connections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s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uCrZr produced by laser-powder bed fusi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ed copper alloy.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and high conductivity cu-Cr alloy components fabricated by high power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shù)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quán)均屬于激光制造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請及時向本網(wǎng)提出書面權(quán)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quán)情況證明。本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ān)涉嫌侵權(quán)的內(nèi)容。

網(wǎng)友點評
0相關(guān)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