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機器人
機器人進軍時尚界 或將成為完美模特新寵
星之球激光 來源:好奇心日報2015-08-05 我要評論(0 )
其實時尚界很早就發(fā)現(xiàn),機器人是更機靈、更完美的我們。僅僅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機器人就已經(jīng)進入到了各大時尚雜志里、出沒在了大膽放肆的 Thom Browne 和 Rick Owen...
在 AMC 的美劇《真實的人類(Humans)》最近的一集里,正處在青春騷動期的托比·霍金斯對人形機器人管家 Anita 做了一些不得體的騷擾行為。當 Anita 拒絕了霍金斯后,他怨恨地怒視著她說:“你的身材為什么要那么好?”
其實又更進一步而言,她為什么要那么機敏,能夠預料到主人每一次心血來潮的沖動和冒犯?鑒于她異乎尋常的善解人意,你甚至可能會猜測,Anita 有她自己的思想。
我們在家里的電視屏幕上看到過很多既能力出眾、又非常有誘惑力的奇怪機器人,Anita 就是最近的一個。它們以不同凡響的能力做著自己的工作,同時又讓自己默默地擠進了時尚界,真是讓人不安。
其實時尚界很早就發(fā)現(xiàn),機器人是更機靈、更完美的我們。僅僅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機器人就已經(jīng)進入到了各大時尚雜志里、出沒在了大膽放肆的 Thom Browne 和 Rick Owens 等各大設計師的 T 臺上。富有創(chuàng)意的新人如 David Koma 也在他為Mugler 設計的 2015 年秋季系列中即興用上了女性機器人的圖案,還讓模特穿上了帶有焊錫點和假計算機電路系統(tǒng)的連衣裙。
除了令人欽佩又異常地有魅力,這些模特還有它們人造的流行文化親屬關系,可能確實會激發(fā)人們的忌妒,并讓人想跟它們“合體”。但它們同時也滋生了某種只有行尸走肉才能與之抗衡的恐懼。
身材比人好、腦子比人聰明,做事還那么瀟灑而有效率,這些(由血肉之軀的人扮演的)次世代機器人有著先進的機動性能、超越人類的知覺,甚至還能模仿它們的締造者(也就是人類)面部細微的肌肉抽搐。
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更漂亮。為《真實的人類》片中演員做妝發(fā)的 Vickie Lang 說,根據(jù)構思,片中所謂的人造人都要看起來像“幾近完美的人類”。她說,精心打造的人造女性“從來不會碰她們的頭發(fā)”,“她們的皮膚也有點兒像硅酮”。
相比之下,她們的主人看起來倒像是用了好幾周、被胡亂地扔在一起的床單。“我們讓他們看起來有點兒衣冠不整,”她說。
在劇中,由于和機器人競爭的難度太大,一位穿著邋遢的警探被逼得大聲抱怨說:“在數(shù)字時代,我才是模擬人類,我是多余的。”
他的話概括出了電影《機械姬(Ex Machina)》的導演闡述的一種持續(xù)的焦慮。在這部電影中,(由艾麗西卡·維坎德扮演的)漂亮的機器人靠謀略勝過了她的締造者。在《終結者:創(chuàng)世紀(Terminator Genisys)》和《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中,令人害怕的“弗瑞奧薩女王(Imperator Furiosa)”(由查理茲·塞隆飾)則靠著一只像機器人一樣纏繞著電線的假肢消滅了她的敵人們。
類似的恐懼加上越來越強的誘惑力被發(fā)掘成了一批青少年小說,其中較為引人注意的一本是《月球編年史(Lunar Chronicles)》——這部由瑪麗莎·邁耶(Marissa Meyer)所著的科幻系列小說詳細地敘述了一位網(wǎng)絡時代的灰姑娘的奇遇。
這是純粹的科幻小說嗎?不盡然。正如物理學家、《數(shù)字化人類:從仿生學到機器人(Digital People: From Bionic Humans to Androids)》一書作者西德尼·佩爾考維茨(Sidney Perkowitz)在一封郵件中所寫:“(觀察這一現(xiàn)象有一個)新的角度,那就是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機器人能做到的事情,可不止是聰明到足以完成簡單的任務。(還記得掃地機器人 Roomba 之所以能為人所稱道,僅僅是因為它能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清掃地板嗎?)”
他又說,最近,“當需要實時解決復雜而不斷變換的情境問題時,它們的芯片遭遇了挑戰(zhàn)”。最終的結局是:“人工大腦會變得足夠聰明,足以處理機器人所有形體上的動作。”
而且它們還會篡奪人類的功能。從某種意義上講,那種看起來像人類、像人類一樣思考,甚至能有和人一樣的“感受”、能讀懂人的情緒、模擬人類同理心的機器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
Pepper 是一臺由軟銀機器人公司(SoftBank Robotics Corp.)制造的硅酮外表人形機器人,官方說它是“世界上第一臺有感情的機器人”。它是一臺新奇的家庭伙伴,有著硬幣大小的眼睛和明顯的四肢,售價 1600 美元。當 6 月它在日本推出時,還不到一分鐘,這臺雖然貴、卻很友好的機器就被搶購一空。
“有人認為,機器人在幾乎所有方面都比人好,甚至可能更富創(chuàng)造力,”《機器人的崛起:技術和未來失業(yè)的威脅(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a Jobless Future)》一書的作者馬丁·福特(Martin Ford)說。
他在書中猜測,伴隨著正在徹底改造經(jīng)濟的新一代工業(yè)機器人的崛起,可能還會出現(xiàn)一大批可以表演或者作曲的藝術機器人。他在一次采訪中說:“人類似乎注定會失去競爭力。”
時尚圈的一些人已經(jīng)把普普通通的人類劃為了二等人。攝影師斯蒂芬·克萊恩(Steven Klein)在為《Vogue》雜志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頭頂上會懸浮著一架無人機,似乎是在窺探這群正在場地里尋歡作樂的人類模特們。而在為 3 月號的《W》雜志拍攝時,他給吳季剛(Jason Wu)套上了一身錫兵的裝備。
在其他的照片里,克萊恩的機器人也更加逼真,它們在像門診室一樣偏僻而簡陋的房間里,正要和它們的人類伙伴“營造生命的大和諧”。正如克萊恩所說,通過數(shù)字手段讓照片中的人喪失人性,這些照片表達了他對時尚界蓄意的虛偽行為的態(tài)度,他說,“我越來越多地去除了肉貼肉的時候的感情因素”。
時尚界和人造人的浪漫之情早有淵源,Givenchy 的里卡多·堤西(Riccardo Tisci)、多娜泰拉·范思哲(Donatella Versace)和老佛爺(Karl Lagerfeld)都曾在不同時期向 1927 年的那部現(xiàn)象級科幻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致敬過。在那部電影里,機械化的主人公替身把她的追隨者們煽動了起來,導致了瘋狂的反抗。其他經(jīng)常被致敬的影片還包括了 1982 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Tron)》,它啟發(fā)了 Browne 還其他設計師,還啟發(fā)了《銀翼殺手(Blade Runner)》,而且還在繼續(xù)催生一大批時尚攝影作品。
有更多心血來潮的作品在解讀這一潮流的復興,這其中就有去年 Rodarte 的一個系列,在這個系列里,它的女裝上都被印上了《星球大戰(zhàn)》里的機器人。
在去年春天 Bergdorf Goodman 百貨的櫥窗里有一個裝置作品,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大型科技感鐵皮人。它們既沒有威脅性,又不會給人太過友好的感覺,該店的高級視覺陳設總監(jiān)大衛(wèi)·霍伊(David Hoey)說:“說真的,它們就是超大號的玩具,每個都有不同的性格、性情,還有要講給他的機器人精神病專家聽的故事。”
編舞師 Blanca Li 著重提到了去年春天她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的一次演出,在那次演出中,她讓演員們都表現(xiàn)得像是機器人玩具。在她的“機器人”表演中亮相的演員中,有像小孩那么大的電子動畫形象,也有穿著Louboutin 舞鞋的舞者。
Blanca Li 以前就和設計師 Azzedine Alaia 合作過,她說,時尚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讓當下的精神變得栩栩如生。
“我們正在越來越多地和各種機器互動,”她對 Style.com 的一位作者說。另外,她也說了她的終極目標:“希望哪天我們能忘掉這是一架機器,哪怕忘掉一秒鐘也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wǎng)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wǎng)友點評
0 條相關評論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