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機器人來了,人工智能開啟更多可能
打開窗簾!打開空調!播放音樂!
對著家里的音響或床頭的臺燈說句指令,你的要求馬上就能實現。對!這不是科幻電影里的場景,而是人工智能時代的真實寫照。
8月15日,記者走進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產品展示中心,各種功能奇特的人工智能應用產品薈萃一堂,讓人驚嘆科技的神奇。
“這是一款智能音響,通過語音喚醒她可以執(zhí)行各種語音指令,說說話就能控制家里的各種設備。 ”工作人員指著一款智能音響介紹,智能設備的語音控制模塊可以植入任何家用電器,讓它們成為“聽話”的智能電器。
在展廳的一角,一位大眼睛“美女”亭亭玉立,這是科大訊飛自主研發(fā)的全球首款全雙工語音交互智能服務機器人“曉曼”。工作人員介紹,“曉曼”可以通過語音、觸屏、動作等多模態(tài)交互方式實現人機交互,目前已經在銀行、醫(yī)院等多個場景下應用。 “選擇什么理財產品,醫(yī)保怎么辦理,這些問題她都能幫您解答。 ”
每個孩子都有個愿望,希望有一個像ET一樣善解人意的機器人玩伴,現在這個愿望不難實現。在中國聲谷人工智能演示廳,阿爾法蛋、小蠻、智伴、小胖等一大幫萌態(tài)可掬的教育陪伴智能機器人扎堆,一個個都身懷絕技。以阿爾法蛋為例,它不僅擁有海量的云端教育資源庫,還具備一定的深度學習能力,其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智商會隨著深度學習不斷成長,通過語音交互阿爾法蛋有問必答,成為孩子聊天、娛樂、學習的好伙伴。
“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未來3到5年將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關鍵窗口期。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可分為三個階段: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計算智能在于強大的運算能力,提前算到了所有的結果;感知智能,比如語音合成技術能夠讓機器能聽會說;認知智能則是讓機器像人一樣具有能理解會思考的能力。當前人工智能已經進入認知智能發(fā)展的初級階段,而語音是開啟認知智能大門的鑰匙,科大訊飛以語音技術為核心競爭力切入人工智能領域,深耕語音降噪、語音識別、語音理解、語音合成等核心技術,加大技術研發(fā)與產業(yè)化應用,致力于讓機器從“能聽會說”到“能理解會思考”。
“從深藍到阿爾法狗,不僅僅是計算能力的進步,而且是認知算法上的巨大進步,這種神經網絡算法與人的思維模式更加相近,除了具有能聽會說的能力外,還可以通過大數據的經驗學習,具有一定的理解力。未來的認知智能會使人類從今天很多復雜腦力勞動中釋放出來。 ”科大訊飛機器人業(yè)務線總監(jiān)方小偉介紹,科大訊飛將語音交互技術免費開放給所有的人工智能應用單位,每天訪問量超過40億次,終端用戶超10億,圍繞訊飛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已經達到40萬家,由此衍生的各種應用超過30萬個,以科大訊飛語音技術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產業(yè)生態(tài)正在形成。
部分工種將由機器人承擔,復雜工作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還難以勝任
分開是張輪椅,合起來是張床,還可以自動避障、語音控制。在安徽三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區(qū),一臺功能先進的機器人護理床,顯現了機器人在智能養(yǎng)老方面的巨大潛力。三聯機器人總經理助理沈武介紹,機器人護理床主要針對養(yǎng)老院、醫(yī)院失能半失能人群,借助這款機器,半失能病人可以自主護理,有助于緩解養(yǎng)老院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
在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內,一臺紅色“小坦克”引人注目,這是科大立安自主研發(fā)的智能消防機器人。 “在火災現場,這臺消防機器人可以迅速發(fā)現火情、精確定位火源,并實現遠程控制滅火,個別條件下可以替代消防員。 ”科大立安產品經理林剛告訴記者,該產品還可以改裝成智能巡檢機器人,進入石油管道、地下管廊等環(huán)境下進行安全巡檢,替代人工巡檢。
除了能干護工、消防員的活,機器人還能開車、送快遞、打掃衛(wèi)生,甚至還能寫新聞稿、閱高考卷、輔助醫(yī)生診斷……功能越來越強大的機器人正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由此也引發(fā)了種種擔憂,未來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會不會造成大量失業(yè)?
未來哪些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牛津大學一份報告顯示,未來有700多種職業(yè)都有被機器替代的可能性。首當其沖的是司機、建筑工人、裁縫、快遞員、抄表員、收銀員、保安和洗碗工等低技術行業(yè)。
“現在談機器人取代人類還為時尚早,人工智能還遠未達到能夠威脅人類的地步,還有很多技術探索工作要做。 ”方小偉認為,盡管從智能制造領域看,“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但一些復雜工作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機器人還難以勝任,在很多的核心工藝上,包括將智能設備的利用率提升到一定的水平,都需要人工來完成。
要進一步發(fā)揮人工智能的作用,還需要人和機器耦合。 “僅僅輸入信息還不夠,還需要有經驗判斷,還需要有常識,還是要有不斷迭代的專家知識。比如說教育,機器絕不可能替代所有老師,而是幫助老師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孩子減輕課后的無效重復學習的時間,還包括醫(yī)療,學習頂尖醫(yī)療專家的知識,并不斷逼近它,這需要人和機器耦合。 ”劉慶峰說。
機器人產業(yè)還處于應用初期,人機合作才能實現更多可能
8月11日,在合肥高新區(qū),20個機器人項目集中簽約,涉及門類廣泛。其中工業(yè)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類項目5個、服務機器人及人工智能類項目9個、醫(yī)療機器人及智能穿戴設備類項目3個、特種機器人類項目3個。
據了解,目前合肥高新區(qū)已聚集了近90家機器人企業(yè),在談近50個項目,形成以工業(yè)機器人為支撐、服務機器人為優(yōu)勢、特種機器人為特色的機器人產業(yè)體系,初步建成了“機器人+”合肥機器人創(chuàng)新生態(tài)圈。
日前,國務院印發(f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強調大力發(fā)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yè),加快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轉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yè)融合創(chuàng)新。到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yè)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核心產業(yè)規(guī)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yè)規(guī)模超過1萬億元。
記者發(fā)現,市場上大量出現的智能陪伴機器人,功能大同小異,最大賣點無外乎語音交互技術。方小偉介紹,我省機器人產業(yè)還處于應用的初期,核心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突破。目前在商務服務類應用上已較為成熟,能夠有效改善用戶體驗并部分替代人工,但在小型化柔性電動機技術仍不成熟,在材料和儲能技術等方面仍存在發(fā)展瓶頸。
劉慶峰認為,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了,但人工智能將在多大范圍、多深的深度、多快的時間來改變這個世界,還要看具體的基數、產品和應用環(huán)境。要實現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關鍵還是要掌握核心技術,讓機器人具備推理學習能力。同時需要行業(yè)大數據的支撐。 “就好像一個無比聰明的小孩,從來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肯定不可能成為天文學家、醫(yī)學家,所以一定要跟行業(yè)專家和行業(yè)數據結合起來才能夠改變世界。 ”
轉載請注明出處。